时值全球智能制造技术加速革新之际,为深化师生对前沿科技的理解、激发创新报国情怀,2025年4月25日,学院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IMET)研究所(原CIMS研究所)邀请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武汉华中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吉红教授来校,做“走向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学术报告,分享数控技术从数字化、网络化迈向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历程,见证国产数控系统的时代跃迁。会议由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马培勇教授主持,研究所韩江教授、所长田晓青教授等师生,以及学院有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以从机床数字化到机床互联网化,再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床为主线,以数控技术的起源为引,回顾了1952年全球首台数控机床的诞生如何开启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从“数字基因”赋能精密制造,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催生智能制造新生态,生动阐释了技术迭代如何重塑工业文明,并强调“智能数控系统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制造业底层逻辑的颠覆”。报告结合华中数控发展为同学们讲述国产数控是如何一步一步突破国外封锁,聚焦前沿突破,重点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HiNC10)”。该系统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将AI芯片与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构建“1个智能底座+2条数字主线+3类智能应用”的创新架构,实现从“预设程序控制”到“自主感知-学习-决策”的跨越。通过视频展示了搭载HiNC10系统的智能机床群:AI实时优化加工工艺、动态补偿精度误差、预测性维护设备健康,生动诠释了“智能机床的觉醒”。“这是中国数控系统从跟跑到并跑,再向领跑迈进的关键一步。”陈教授的话语中饱含对国产技术突破的自豪。
报告描绘了智能数控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深度融合的蓝图,数控系统要形成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的全链条。他勉励青年学子以“工匠精神”深耕核心技术,既要仰望星空洞察技术趋势,更要脚踏实地攻克“卡脖子”难题,将论文写在车间里、技术创新刻在机床上。互动环节中,参会师生围绕“刀具寿命”、”数控系统高精、高速”等话题踊跃提问,陈教授逐一细细解答。国产数控系统的研发从匠心巧干到鼎新巧干,背后是无数前辈的坚守与突破,深刻诠释了“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的科技报国精神。学院副院长马培勇教授在总结中表示,青年学子以科学家精神为灯塔,将个人理想融入制造强国征程,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勇攀技术高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创新动能。
陈吉红教授、董事长深耕数控技术领域三十余年,两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7项,主导研发的“华中系列”数控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被誉为“中国数控突围的领军人”。同时兼任“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专家、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先进制造学部委员/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技术学会副会长等。2014年,入选“高档数控系统”国家重大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CCTV科技盛典-2018年度中国科技创新人物,荣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报告会前,陈教授首先参观了学院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IMET)研究所(原CIMS研究所)、安徽省智能数控技术及装备工程实验室,观看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齿轮机床数控系统,采用自主开发数控系统的滚齿机、插齿机,齿轮磨削加工实验平台,齿轮检测装备,五轴加工中心及自主研发的五轴CAM软件平台等,并与韩江教授、田晓青教授进行深入交流,陈吉红教授对团队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双方商讨将借助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合作契机,加强工业母机尤其是齿轮机床数控系统、智能数控系统、五轴CAM等的全面合作。
![]() | ![]() | ![]() |
![]() | ![]() | ![]() |